
“端午临中夏,时清日复长。”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,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。端午节的习俗丰富多彩,首先不得不提的就是吃粽子。那除了吃粽子还有

1、吃粽子:翠绿清香的粽叶包裹着软糯香甜的糯米和各种馅料,咬上一口,那滋味令人回味无穷。粽子不仅是美食,更承载着人们对屈原的纪念和缅怀之情。

2、赛龙舟是端午节最为热闹的活动之一。一艘艘精心装饰的龙舟在江面上飞驰竞渡,鼓手奋力击鼓,划船手们齐心协力、奋勇争先,两岸观众的欢呼声、加油声响彻云霄。这激烈的场面,展现出团结协作、拼搏进取的精神。
3、挂艾草与菖蒲:在端午节,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,家家都洒扫庭除,以菖蒲、艾条插于门眉,悬于堂中。民间认为艾草还有辟邪、招百福的作用,端午期间挂艾草于门上,相沿成习,遂成端午风俗。
4、栓五色丝线:五色丝线,又俗称五色丝、五彩丝。中国古代崇敬五色,以五色为吉祥色。因而,节日传统之俗,用红绿黄白黑色粗丝线搓成彩色线绳,系在小孩子的手臂或颈项上,自五月五日系起,一直至七夕“七娘妈”生日,才解下来连同金楮焚烧。还有一说,在端午节后的第一个雨天,把五彩线剪下来扔在雨中,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、疾病冲走,谓之可去邪祟、攘灾异,会带来一年的好运。
5、佩香囊:佩香囊,是端午传统习俗之一。香囊内通常填充一些具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,有清香、驱虫、避瘟、防病的功效。端阳以四色线系臂,并佩戴香囊,小巧玲珑精致可观。
6、饮雄黄酒: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,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。古语曾说“饮了雄黄酒,病魔都远走”。《荆楚岁时记》中说:“以菖蒲或镂或屑,以冷酒。”后来又在酒中加入雄黄、朱砂等。又以洒墙壁门窗,以避毒虫。”此俗流传较广。
7、画额:画额是端午节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,云可驱避毒虫。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“王”字,一借雄黄以驱毒,二借猛虎(“王”似虎的额纹,又虎为兽中之王,因以代虎)以镇邪。
8、躲端午:躲端午是指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节,简称“躲午”,亦称“躲端五”。俗以五月、五月五日为恶月、恶日,诸事多需避忌,因有接女归家躲端午之俗。
9、采药:采药是古老的端午节俗之一。民间认为,午日午时阳气旺盛,是草木一年中药性最强的一天,端午遍地皆药。端午期间,我国不少地方都有采草药煮草药水沐浴的习俗,端午草药的药性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10、 沐兰汤:沐兰汤是端午节的一种卫生习俗。首先一身着汉服的女性端着一盆艾叶水,人们排好队依次走到主祭面前,主祭用菖蒲草沾盆里的水,在参加活动的人双手、额头、脖颈轻轻拂拭一下,以示驱除晦气。
11、放风筝:在中国南方一带,端午节儿童放风筝,称为“放殃”。
12、走百病:走百病是明清以来北方的风俗,也叫游百病、散百病、烤百病、走桥等,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。
13、 斗草:斗草是一种由采草药衍生而成的民间游戏,于端午日外出,找些奇花异草互相比赛,以新奇或品种多者为胜。
端午节的习俗传承至今,已经不仅仅是一种传统活动,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它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,我们品尝着美味的粽子,感受着激烈的龙舟竞赛,体验着各种传统习俗,仿佛穿越时空,与古人进行着一场文化的对话。让我们珍惜和传承这些宝贵的习俗,让端午节的文化魅力永远绽放光芒。无论是在家中与亲人团聚,还是参与到热闹的庆祝活动中,端午节都能给我们带来浓浓的节日氛围和无尽的欢乐。
《恋与深空》:3400名玩家联名控诉“氪金陷阱”,未来何去何从?
球王会官网 2025年开年,现象级乙女游戏《恋与深空》因“氪金陷阱”争议被推上风口浪尖。超3400名玩家发起集体投诉,控诉其抽卡...
中国船舶集团领导层调整
中国船舶集团官网近日更新显示,杜刚不再担任党组副书记、董事职务,贾海英由党组成员、总会计师升任党组副书记、董事。贾海英 资料图公开资料显示,杜刚出生于1968年9月,他长期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工作,2...